北京安定医院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百年安医 >>人文关怀

百年安医

人文关怀

精神科人文护理的传承者 | 徐江玲:始终温暖有光

字号: + - 14

3.png

在精神卫生护理的“战场”,有这样一群"心灵守护者"。他们中有护龄三十载的护理前辈,用半生光阴织就生命的温暖,用无声岁月沉淀出抚慰创伤的密码;有获得“青年护士奖励基金”的新生代护士,正用青春突破传统,以传承续写华章。

当我们凝视这两代护理人跨越时空的"南丁格尔"灯火接力,看见的不只是专业的传递,更是医者仁心的精神接续,是三十载坚守浇灌的生命之光,是新时代创新激发的希望星火。

5.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,我们对3名30年护龄的护士代表和3名青年护士奖励基金获得者的心声进行报道,致敬精神科人文护理的传承者,传递生命温度,书写医者仁心的时代注脚。

4.png

徐江玲

三十年护龄护士代表

六病区护士长

不知不觉已然在精神科护理这个岗位走过了30载岁月,此时此刻的我,思绪万千。

以前听着前辈们讲述自己的故事,那时候觉得30年离自己好远好远,如今才知道30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。从一名初出校门的新手护士到临床带教老师、教学护士、护理部质控科员再到如今的病房护士长,一路走来的成长离不开带教老师们的言传身教,离不开同事们的鼎力帮助,更离不开领导们不断的鼓励与引导。在此我要感谢他们,同时我还要感谢我护理过的病人们,他们于我而言,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老师。

忘不了工作的第二年,我独立值班的时候,被一名患者攻击了,因为我拒绝了他的请求。患者“听见”妹妹在呼救,认为自己的妹妹有生命危险,让我带他一起去救妹妹,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满脸的恐惧和无比担心的表情。攻击事件发生后,心悸之余我更反思了自己在整个事件中处理的细节,学到了如何与有幻觉和妄想的患者去沟通,也明白了当患者处在精神症状支配时,是怎样的恐惧和无助。我们的护理行为虽然不能消除幻觉和妄想,但对于患者来说,能听他诉说、给予心理支持,也会对他产生莫大的安慰和帮助。

忘不了一个患者的老母亲,佝偻着身躯,每次探视时都拉着一个手推车,手推车上放着一堆对于一位年迈的母亲来说,足够吃力的水果和生活用品。当看见她走进大厅时,我会默默地接过手推车,替她找一把椅子,给她安置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里,因为她耳背听不太清楚儿子和她说话,她也总是要对我说好多声“谢谢”。

忘不了一位老患者把我认成是他的“外甥女”,早餐的鸡蛋总舍不得吃,即使别的护士告诉她,徐护士下夜班,过几天才上班呢,他依然坚持把鸡蛋留给“外甥女”。你可以认为患者的举动是因为妄想,但我并不这样认为,他更多的是对我的信任和认可。至今我仍然记得手心里鸡蛋的余温,年少的我会笑着又把鸡蛋还回去,同时心里还会有莫名的骄傲。

30年,工作中发生了太多温暖的瞬间,我想,在余下的岁月里我也不会忘记。精神科远不是大众心中的铁窗铁栏,更多的是暴风骤雨下的温暖与陪伴。

30年如梭岁月让我增添皱纹的同时,也逐渐成长和蜕变,最大的感触就是,虽然少有惊心动魄的抢救,但我们有的却是日复一日拾起破碎星火的坚持:整理整理患者松散的衣襟,抹去她眼角滑落的泪水,轻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和安慰,又或在凌晨三点为蜷缩的身影披上外衣......那些过往经历中颤抖的双手、躲闪的目光,都在时光里见证着温暖的奇迹。是的,我们犹如暗夜里的微光,在通往康复的荆棘路上为患者指引方向,指引他们向光而行。我时常在想,那些真诚、温暖地护理患者们的时刻,何尝不是与患者们相互救赎,治愈彼此的过程。

最后,用一句常常勉励自己的话勉送给大家:虽然我从未光芒万丈,但始终温暖有光。温暖有光的30年护理生涯,一点都不算漫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