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新闻
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:针对“新冠抑郁”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储备
失眠、消沉、悲观、焦虑、无精打采……近日,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,感染新冠后,自己或亲朋好友出现了抑郁症状。
“抑郁症属应激相关性疾病。疫情具有不可预测性、造成长期慢性压力,可能诱发了抑郁症。”今日,北京市人大代表、北京安定医院院长、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王刚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进入常态化阶段,医院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、互联网诊疗等特色诊疗服务,满足就医需求。
他还建议,疫情背景下,起镇静催眠作用的二类精神卫生药物可放宽线上配送限制,便于患者远程就诊;合并躯体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外转的“堵点”问题,需要常态化机制予以解决。
新冠感染后的抑郁症状,临床多为疾病复发
近日,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感染新冠后,自己和身边人出现失眠、记忆力减退、倦怠、无精打采等抑郁症状。新冠与抑郁症为何相关?进入疫情防控新时期,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准备,才能满足患者就诊需求?
王刚介绍,抑郁症属于应激相关性疾病,与长期慢性压力、不可预测性应激事件息息相关,新冠疫情吻合上述特点,影响到人们工作、生活、经济、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,可能诱发了抑郁症。2021年下半年,北京安定医院在北京地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,发现抑郁发病率要高于既往的全国数据,不排除疫情影响。
随着防疫政策调整,经济生活进一步回归常态,人群受疫情影响程度有所下降,为何新近感染者中,仍有人抑郁?
王刚表示,从临床接诊感受看,因疫情导致抑郁前来就医的人群比例确实有所提高,其中大部分为既往有抑郁史的复发人群,小部分为新发抑郁群体。
他提醒,女性、老年人、青少年为抑郁症高发人群,应当格外关注。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,也是行动不便、承受力较弱、对自我健康更为敏感的人群,有诸多社会心理影响因素,抑郁症干预难度大;儿童青少年的治疗配合度相对较低,部分父母对用药顾虑大,增加了治疗难度。
“乙类乙管”阶段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及互联网诊疗
安定医院是北京知名三甲精神专科医院,也是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,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神专科患者,疫情期间,该院也经历了非战斗性减员等挑战,目前已基本恢复常规诊疗。
1月8日,新冠正式恢复“乙类乙管”。常态化阶段,精神专科医院如何准备?
王刚介绍,考虑到疫情对人群精神心理带来的影响,医院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、老年精神疾病诊疗、抑郁症、焦虑症等特色诊疗能力,在一些诊室单元增加出诊医生储备。
互联网诊疗也是疫情期间可以充分利用的渠道,医务人员可以在线上出诊、科普,满足不便来院患者的就医需求。
他也提到了两方面的难点和建议。
根据我国相关规定,部分精神药物不能线上配送,疫情期间,线上诊疗无法形成服务闭环,有些患者有开药需求,需要再跑一趟医院。他建议,一类精神药物由于成瘾性强,可以控制线上配送,二类精神药物主要起到镇静催眠作用,在抑郁、焦虑等人群中广泛应用,疫情期间,可以放宽流通条件,提高可及性。
另一个亟待解决的是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如何救治的问题。精神专科医院往往不具备处理复杂躯体疾病的条件,但综合医院又不敢接,患者难以外转,随着新冠病毒持续流行,这一问题将来可能更加突出。他建议探索一个常态机制,通过人才引进或由上级部门协调其他专科医生参与救治等方式,解决这一群体的救治问题。
孩子修复能力强 家长不用过度担心
新冠疫情已流行三年,从线下到线上授课方式的改变、与同龄人交往的减少,是否会长期甚至终身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发育,是不少家长担心的问题。
“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,疫情虽然持续时间长,但不算严重的虐待、暴力,家长不用过度担心终身影响。”王刚说,经历了疫情考验,家长更应该意识到孩子成长中哪些是最重要的。进入常态化时期,家长要更加尊重孩子的天性,创造孩子与同龄人社交的机会,让孩子多亲近自然、多参加体育活动,这些做法能起到很好的心理调适作用。
新京报记者 戴轩
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
上一篇: 喜迎新春 拜年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