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安定医院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教育 >>科普文章

健康教育

科普文章

科普 | 春分时节,送您一份调和肝火、助眠安神的药膳配方,快快分享收藏!

字号: + - 14

  春分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古时又称为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、“仲春之月”,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交节。

  春分是阴阳平衡、冷热均衡、日夜平分的时节。春分是大自然赋予我们阴阳平和的状态,人们应顺应节气保持良好的心态,不急不躁,不卑不亢,充足的睡眠,愉悦地工作。中医养生讲究的就是“阴平阳秘”,包括身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工作,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和谐。春分过后,阳气增长很快,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也有明显增强,人的情绪波动也增大,而且春分气温变化无常,很容易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,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以及抑郁症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出现。

  此外,春分之后雨水增多导致湿度增大,很容易引起旧疾复发;春天气温升高,细菌繁殖增快,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。因此,春分时节要特别注意养生防病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7075541.jpg

  1. 饮食调理:春分时节的饮食也无外乎遵循“阴阳平衡”的原则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出的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气”是中医饮食调理的总则。

  (1)平衡阴阳:春分时节昼夜平分,饮食上应注重阴阳平衡,避免过寒或过热的食物,可以多吃一些性味平和的食物,如山药、莲子、百合、枸杞等。

  (2)养肝护肝:春分养生重在养肝,需注意疏肝解郁、解热清肺的食疗。避免辛辣、油炸烧烤等易上火的刺激物,饮食清淡、多吃当令鲜蔬,最能滋补养肝。香椿可清热解毒、健胃理气。春日香椿吐芽,香味馨香气味浓郁,可将嫩叶洗净切碎入菜,炒蛋或拌豆腐均可。阳春三月、细雨霏霏,春笋破土而出,色白、质嫩、淡泊清甜,含大量纤维。中医认为春笋味甘性寒,历代常用于食疗保健,搭配以春笋烧肉可滋阴益血。春天盛产的菠菜根红叶绿、嫩叶味美,用眼过多上班族应多吃。荠菜是春天的野菜,营养价值高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荠菜有清肝明目、利尿消肿、止血的功效,春季吃荠菜更有"阳春三月天,荠菜赛灵丹” 一说。

  春分的另一习俗是吃春菜。春菜是一种野苋菜,也称为“春碧蒿”,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被誉为“补血菜”、长寿菜”,具有明目通窍、清热解毒、止血消肿的功效。还有俗语“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”之说。

  (3)少酸多甘:春季肝气旺盛,酸味食物容易加重肝气,因此应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,适当增加甘味食物,如大枣、蜂蜜、红薯等,以健脾养胃。这也是遵循中医“未病先防”,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现实脾”的防病治病原则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7075543.jpg

  2. 起居作息: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论》中记载春季的养生原则。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”

  (1)早睡早起:《黄帝内经》有说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春分过后气温逐渐回升,阳气活跃,人体新陈代谢活动加快,正是阳虚体质、气虚体质人群养生的最佳好时节,而如果利用春天阳气欣欣向荣的时机,顺势适当进补,对养生防病和治病大有裨益。因此春分时节应顺应自然,早睡早起,保持充足的睡眠,有助于阳气的生发。

  (2)适当运动: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,适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有助于疏通经络、增强体质。

  (3)注意保暖:注意“春捂”。春分时节虽然天气转暖,但早晚温差较大,应注意保暖,尤其是头部、背部和脚这三个部位为人体阳经循环交汇的地方,也是人体阳气循行的主要部位,因此要避免受寒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7075545.jpg

  3. 情志调养:春分养生 ,重在养肝 ,因为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应。正所谓,善补阳者,阴中求阳。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,肝气抑郁,容易生病。比如情志不畅,肝阳上亢,血压升高,心脑血管病者易发生中风。患有精神分裂症、躁狂症、抑郁症的人到了春天也易复发。因此,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,使肝气顺畅,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。

  (1)保持心情舒畅:春季肝气旺盛,情绪容易波动,应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生气、焦虑等不良情绪。可以通过听音乐、冥想、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。

  (2)疏肝理气:如果感到情绪不畅,可以通过按摩太冲穴(位于足背,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)来疏肝理气,缓解情绪压力。

  4. 防病保健

  (1)预防过敏: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,尤其是花粉过敏。过敏体质的人应减少户外活动,外出时佩戴口罩,避免接触过敏原。

  (2)增强免疫力:春分时节气候变化较大,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。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、饮食调理和充足的睡眠来增强免疫力。

  5. 中医养生小妙招

  (1)艾灸保健:春分时节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、关元等穴位来增强体质,提升阳气。

  (2)泡脚养生: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,加入一些艾叶或生姜,帮助驱寒、促进血液循环。

  6. 推荐药膳

  (1)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

  材料:怀山药15克,芡实15克,炒薏米 15克,炒扁豆 15克,黄芪12克,白术10克,猪排骨200克。

  制法:先用水浸泡怀山药,扁豆、薏米用锅炒至微黄,猪排骨洗净后备用,芡实、黄芪、白术用清水洗净,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,用中火煲2个小时,调味即可。

  功效:此汤有健脾利湿、滋肾益精的功效,对于脾虚湿重、精神不振者尤宜。

  (2)茯苓粥

  材料:茯苓 15克,粳米200克,冰糖适量。

  制法:将茯苓、粳米洗净,一同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,调入冰糖略煮即成。

  功效:此粥有健脾利湿的功效。

  另外对于失眠患者特别推荐一个助眠的药膳

  材料:合欢花(干品)10克/(鲜品)20 克,猪肝120克。辅料:盐、料酒适量。

  制法:

  1. 合欢花干品放碗中,加水少许,泡浸2小时,略清洗,沥去多余水分备用。合欢花鲜品清洗即可。

  2. 猪肝清洗后,切片放盘中;加少量盐、料酒调味祛腥;将合欢花分别夹在猪肝片中置盘中,上笼隔水蒸30分钟至熟,取出即可待食。

  功效:清心明目,舒郁理气,养肝安神。适宜人群:失眠者,胁痛、贫血者。

  药膳方解:方用合欢花性平,味甘,入心、肝、脾经,具有疏肝解郁、理气安神、活络作用;猪肝性温,味甘、苦,入肝经,补肝、养血明目。春分时节,取猪肝以脏补脏之意,养肝血,助阳气升发;配以合欢花制衡,疏肝解郁,理气安神;二者合用有清心明目、疏肝理气安神之效。

  忌用人群:冠心病、肥胖症及高脂血症者少食;孕妇、肠胃不适者也需慎用。

  合欢花含有多种活性物质,有解郁安神、滋阴补阳、理气开胃、活络止痛的作用,可治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失眠、健忘、风火眼疾,是治疗抑郁症的药食两用佳品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“合欢,安五脏,和心志,令人欢乐无忧。” 虽然合欢花具有治疗失眠的效果,但仅限于治疗轻度失眠,也不适长期食用。

  总之,春分时节的中医养生应注重阴阳平衡,顺应自然,调理饮食、起居和情志,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。

  本文版权归北京安定医院所有。图片来自网络。(作者:王娣